在2025年亚洲篮球峰会的闭幕式上,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以一场题为“新时代篮球的挑战与机遇”的演讲,引发了体育界的广泛关注,面对全球篮球格局的快速演变,姚明坦言中国篮球正处在转型的关键阶段,但他强调:“我们始终对未来充满信心,改革的步伐不会停止。”更令人瞩目的是,他在会后专访中首次公开表示,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(CBA)存在扩军的可能性,这一表态无疑为中国篮球的未来注入了新的想象空间。
姚明在演讲中回顾了自他担任篮协主席以来推行的多项改革措施,包括青训体系的完善、球员选拔机制的优化以及联赛商业模式的升级,他指出,中国篮球近年来在基础建设上取得了显著进展,但与国际顶尖水平仍存在差距。“我们的青训梯队正在覆盖更多偏远地区,数字技术也被应用于球员早期培养中,通过人工智能分析青少年球员的技术数据,已帮助教练团队更精准地发现苗子,”姚明说道,“但篮球的发展不能仅靠技术,还需要文化和制度的支撑。”
他特别提到了CBA联赛在过去五年中的变化:外援政策的调整、裁判系统的智能化升级,以及球员流动机制的逐步放开,这些举措旨在提升联赛的竞争力和观赏性,同时为本土球员创造更多成长机会,姚明也承认,职业化改革仍面临挑战。“联赛的商业化运营需要更成熟的模式,球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也需更科学的引导,我们正在学习NBA和欧洲联赛的经验,但最终必须找到适合中国篮球的道路。”
当被问及CBA是否可能扩军时,姚明并未回避这一问题。“扩军是联赛发展的自然选项,但前提是必须确保质量而非数量,”他解释道,“我们需要评估现有俱乐部的财务状况、地域分布以及球迷基础,扩军不能以牺牲比赛精彩程度为代价。”这一表态与此前CBA以“稳定优先”为主的政策形成了对比,也反映了姚明对联赛长期发展的战略思考。

分析人士指出,CBA扩军可能从两个方向推进:一是吸纳现有发展联盟(NBL)中具备实力的球队,二是鼓励企业投资在篮球基础薄弱的地区新建俱乐部,西北和西南地区目前仅有少数职业球队,扩军有望推动当地篮球文化的普及,但这一过程也伴随着风险,一位匿名俱乐部高管表示:“扩军需要解决资金投入、场馆设施和球员储备问题,如果新球队无法在短期内具备竞争力,可能会拉低联赛整体水平。”
姚明对此回应称,任何扩军计划都将以“循序渐进”为原则,并配套严格的准入审核机制。“我们可能会在2026-2027赛季启动试点,但具体时间表需综合各方意见后确定。”
在演讲中,姚明多次提到科技与全球化对中国篮球的影响,他认为,虚拟现实训练、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创新正在重塑篮球教学和比赛策略。“未来五年,中国篮球将更注重数据驱动决策,从青训到职业队,科技渗透率会大幅提升。”随着国际交流的恢复,CBA计划扩大与亚洲及欧洲联赛的合作,包括引入更多跨洲际赛事和球员交换项目。
对于球迷关心的国家队成绩问题,姚明强调,联赛发展与国家队建设是相辅相成的。“一个健康的联赛能为国家队输送更多人才,但短期成绩波动不应动摇长期改革的决心。”他以日本篮球的崛起为例,指出其成功得益于持续的青少年培养和归化球员政策的灵活运用。“中国篮球需要耐心,更需要自信。”
除了职业联赛,姚明还谈到了篮球在社会层面的价值,他透露,篮协将推出“社区篮球振兴计划”,通过改造城市公共球场、举办业余联赛等方式,扩大篮球人口基数。“篮球不仅是竞技,更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,我们希望未来每个孩子都能在步行15分钟内找到一块标准球场。”
商业开发方面,CBA正在探索新的版权分销模式和衍生品市场,2024年联赛与流媒体平台签订的转播协议已带来可观收入,但姚明认为仍有提升空间。“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篮球生态系统,让俱乐部、球员和赞助商实现共赢。”

在演讲结尾,姚明引用了自己作为运动员时的经历:“我曾经历过连胜的喜悦,也体会过伤病的低谷,篮球教会我最重要的一点是,唯有保持信念,才能突破困境,中国篮球正站在新的起点上,我们需要所有人的支持与智慧。”这番话语不仅呼应了“面对未来仍怀信心”的主题,也为中国篮球的下一步改革定下了基调。
随着姚明释放出CBA扩军的信号,业界普遍认为,中国篮球可能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,如何平衡改革速度与质量,仍是篮协必须面对的课题,正如姚明所言:“路要一步一步走,但方向始终向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