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健身潮流日新月异的今天,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名女子艾米丽·卡特(Emily Carter)因一项极其罕见的训练方式突然走红网络:她放弃直立奔跑,转而练习“四足跑步”(quadrupedal running),像动物一样用双手和双脚同时着地移动,这一行为被当地媒体形容为“太诡异了”,却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超过千万次的讨论,甚至吸引了运动科学家和生物学家的关注,支持者认为这是一种创新的功能性训练,而批评者则警告其可能带来身体伤害和社会异化风险,这一事件不仅挑战了人们对健身的传统认知,还折射出当代社会对健康追求的极端化趋势。
艾米丽·卡特是一名32岁的软件工程师,同时也是健身爱好者,她自称在过去两年中一直探索“非传统训练方法”,以缓解因久坐导致的腰背疼痛,今年3月,她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视频,展示了自己在公园中模仿动物四足奔跑的情景:双手戴着手套,膝盖和脚掌着地,以协调的节奏快速爬行移动,视频配文写道:“回归原始本能,释放脊柱压力!”短短几天内,该视频获得超过200万点赞和50万条评论,许多网友惊呼“太诡异了”“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”,但也有人表示“看似荒谬,却值得一试”。
艾米丽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解释道,她的灵感来源于日本“山犬行走”(Yamabiko Walking)的传统训练法,以及哈佛大学进化生物学家丹尼尔·利伯曼(Daniel Lieberman)关于人类奔跑进化的研究,她声称,四足跑步能有效锻炼核心肌群、肩背和四肢协调性,并引用一项2016年的小型研究称,“这种移动方式可能降低直立奔跑对关节的冲击”,她并未提供具体科学依据,仅表示“个人体验良好”。
这一事件迅速引发科学界的关注,进化生物学家利伯曼教授(未直接参与事件)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评论称:“从进化角度看,人类四足奔跑的能力已大幅退化,尽管祖先可能曾以此方式移动,但现代人的解剖结构(如脊柱弯曲和肩关节限制)更适合直立运动。”他警告,强行模仿动物奔跑可能导致腕关节损伤、肩袖撕裂或腰椎间盘突出。
部分功能性训练师持支持态度,加州健身教练何塞·马丁内斯(Jose Martinez)认为:“四足移动是许多康复训练的基础(如熊爬或鳄鱼爬),它能增强身体对称性和稳定性。”但他强调,必须在专业指导下进行,而非盲目模仿,“艾米丽的视频中显示她的手腕角度过于极端,长期可能引发炎症”。
运动医学专家莎拉·威廉姆斯博士(Dr. Sarah Williams)则指出,这一现象反映了健身文化的“过度创新”问题:“人们追求新奇刺激,却忽略了科学验证,目前尚无权威研究证明四足跑步比传统运动更高效或安全。”她提到,2024年美国运动医学学会(ACSM)的指南中,从未将四足奔跑列为推荐训练方式。
尽管存在争议,艾米丽的视频仍催生了社交媒体上的“四足挑战”(#QuadrupedChallenge)。 TikTok和Instagram上涌现出数千条模仿视频,部分参与者声称“感受到了全身肌肉的激活”,但也有人报告了手腕疼痛或肌肉拉伤,心理学家大卫·陈(David Chen)分析称,这种趋势契合了当代人对“短期满足感”的追求:“诡异的行为更容易吸引注意力,而健身领域的极端化往往源于对常规训练的厌倦。”
批评声浪日益高涨,社交媒体平台开始标记部分视频为“潜在风险内容”,而传统健身机构则公开反对这一趋势,美国国家健身协会(NFA)发布声明,提醒公众“避免未经科学验证的训练方式”,伦理问题也被提及:动物权益组织PETA批评称,“将人类运动类比于动物是对自然行为的不尊重”。
艾米丽事件并非孤立现象,近年来,从“冰桶挑战”到“生酮饮食狂热”,健身领域常出现突破常规的趋势,专家认为,这背后反映了三个深层问题:
进化生物学家利伯曼补充道:“人类运动的进化是数百万年自然选择的结果,直立奔跑使我们高效散热、长距离追踪猎物,而四足奔跑则是一种退化,创新值得鼓励,但必须尊重科学。”
尽管四足跑步 unlikely 成为主流健身方式,这一事件促使科学界重新讨论功能性训练的边界,2025年,ACSM计划发布一项关于“非传统运动风险评估”的指南,强调个体化训练的重要性,社交媒体平台也正在与健康机构合作,加强内容审核。
对于普通健身爱好者,专家建议:
艾米丽·卡特最终回应称,她并非提倡全民四足跑步,而是鼓励“探索身体可能性”,她仍在坚持这一训练,但已调整姿势以减少手腕压力,无论争议如何,这一事件无疑为健身文化敲响了警钟: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,科学理性不应被“诡异”的新奇所掩盖。
四足跑步的浪潮可能逐渐消退,但它留下的问题将持续回荡——当健康成为时代信仰,我们究竟该以何种方式抵达彼岸?或许答案不在模仿动物,而在理解人类自身的进化智慧。